北京新高考第一年,總算熬過去了
醒來,口中含鹽/好似初嘗喜悅
——引自北島詩作《早晨》
當把最后一門考卷交上去的時候,小婧什么也沒想。
直到走出考場,看到校門口和馬路上都是熙熙攘攘的學生和家長時,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,但都如釋重負,她才意識到高考確實已經結束了,人生就此翻開了新的篇章。
考前的兩個月,小婧的睡眠質量極大下降,腦中始終緊繃著的弦,越到考前越是突突直跳,小婧想讓高考早些來,又不想讓它來得太早。
而時間依然自顧自流逝著,按部就班地做題、考試、溫書,查漏補缺,高考如期而至。
從第一天考場鈴打響后,小婧的心情變得格外平靜,四天的考試很快結束,高中生涯可以算是畫上了句號,緊繃的弦消失了,所有的壓力隨之煙消云散。
小婧媽媽想讓小婧估一下分,以便在出分前可以研究深入一下志愿填報的事情。小婧回了一句:“今年三科賦分,沒法估,不自尋煩惱了。”她媽媽一聽,也對,就此作罷。
小婧的高考,是疫情之下的第一屆高考,將近半年時間都是在家學習,對考生的自律性要求非常高。所幸小婧是個有理想有志氣的青年,學習非常自律,就讀的又是海淀六強之一,所以,對這次高考還是比較有信心的。
小婧是文科生,正好趕上今年北京高考第一年不分文理科,共用一張卷子。文科學霸和理科學霸同場競技的前景,看似不太美妙。
對她來說,數(shù)學要吃些虧。這次高考,數(shù)學除了壓軸題以外,難度適中,所以分數(shù)上應該不會拉開太大差距。
這次英語,小婧考得比較順利,英語是她的長項,復習的過程駕輕就熟,考試題目也比較常規(guī),沒出現(xiàn)什么意外。
語文總體感覺也不錯,只是分數(shù)不太好估算,畢竟語文不少題目評判標準較為主觀,判分尺度之大,是歷年高考都避免不了的。
好在小婧的政治學科優(yōu)勢很大,別人視為畏途的這門學科,她學得很輕松。
在賦分制下,排名越前分值越有保障,小婧對政治科目自信滿滿。另外,政治成績好,對于小婧在文科選專業(yè)方面具有優(yōu)勢。
小婧選的另外兩門科目分別是歷史、生物,也是等最后分數(shù)公布。目前看,考試時候狀態(tài)比較穩(wěn)定,成績應該不會出什么岔子。
3年前,小婧的中考成績優(yōu)秀,區(qū)排名在500以內,但還是放棄了去黃莊一中的機會,選擇留在本校高中。這一步選擇的對與錯,還是由幾天以后即將公布的高考成績來評判吧。
和眾多中高考高分孩子一樣,小婧的小學學習生涯并沒有在奧數(shù)上花去很多時間、精力。對,你沒看錯,中高考成績好的孩子,很多小學奧數(shù)不突出,甚至有不少沒學過奧數(shù)。
小婧的語文一直很好,獲得過葉圣陶杯的一等獎。小升初很幸運地進了六強。
進入初中后,小婧考入實驗班,一直順風順水。課外也沒有報過很多班,數(shù)學與班里從小就訓練有素的奧娃相比有差距,但其他科目并不差。在班里的名次,從中段開始穩(wěn)步上升。
中考其實說難并不難,耐心細致,老師給足標答,刷夠題就行。每個中考高分娃,都是考試高手。但中考高分娃,不一定能在高中保持強勁的后勁,尤其是女孩。
小婧在高中并沒有掉隊,也許是中考的抉擇非常明智。在一個自己熟悉的主場作戰(zhàn),省掉了太多轉學所必須的各種適應過程,加之重點班本身所具有師資、同學等優(yōu)勢,比去黃莊的非重點實驗班,結果也還不錯。
再過幾天,小婧還有強基計劃要參加,期待她再傳捷報。
沒有找到相關結果
0 個回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