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中小學校的“規(guī)模”
上文書討論了小學、初中(義務教育階段班額)班額情況,同時發(fā)現標準&政策對學校規(guī)模,也明確的限制。
譬如《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》中,學校規(guī)模描述如下:
明確完全小學班最大額在30個班級。在這里,聯想到了今年因為縮招走向風口浪尖的三帆附小,從去年招生的7個班縮招到今年4個班,為什么在片區(qū)適齡兒童人數增加的情況,還縮招呢?
在這里做一個非常牽強的神棍分析(切莫當真),三帆附小,2019.9-2020.6學年班級情況:
1年級(2019年入學):7個班;
2年級(2018年入學):7個班;
3年級(2017年入學):6個班;
4年級(2016年入學):3個班;
5年級(2015年入學):3個班;
6年級(2014年入學):3個班;
一共29個班級。2020年有3個班級畢業(yè),剩26個班級。如果學校規(guī)模有根據標準有上限限制的話,最多30個班級,也就是說2020年最多招4個班級。如果不實質性的擴建,21年畢業(yè)3個班級,也只會招3個班級。
上述分析,十分牽強,BUG很多,是恰好數據碰上了。
1,歷年班級數也來源自網絡收集,并不是100%準確。
2,其他很多學校的班級數,大多也超過30個限制,也沒有充分得到大量學校數據驗證。但同時也了解到班級多的學校分了好多校區(qū),譬如育翔等等。
3,上述的標準,沒有確認是否是強制標準,沒確認是否有法律強力支撐。甚至在2018年《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》(下圖所示),對班級數量規(guī)模,用了“宜不建設超過**個”的表述,也說明標準對學校規(guī)模只起到引導的作用,并未強制限制。
嗯,說到這兒,自己都要是要推翻對三帆附小分析的分析(蹭個三帆附小的熱度),但為什么還要重點分析這塊,到底能得出怎樣的結論?
我意識到,學校的總體規(guī)模是是有“限制”的,可能會擴新校區(qū),但不會在一個地點(原校址旁)無限的擴下去,多校區(qū)應該就是一種應對方案。另外,判斷一個學校是否大概率調劑(學位是否充足),不僅看當年預期人數(重點1)以及前1-2年入學的調劑情況(覺得參考意義有限),還要看畢業(yè)班人數(重點2),還有學??傮w規(guī)模(重點3)是否擴張。
再回到三帆附小的例子,當近1-3年每年新招生(在不擴張的情況下)在3-4個班級情況下,24-25年的畢業(yè)班數量會在7個班級左右,而且24-25年適齡人數本身會少些,所以屆時學位情況也會緩解,即認為24年以后想進三帆的(一順)是相對穩(wěn)妥些的?!久庳煑l款:不負責,不構成任何購房建議,僅作分析討論】
沒有找到相關結果
0 個回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