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爆抖音的“海淀小紅書”,最終歸宿是“積灰”?
“海淀小紅書”據(jù)稱是牛娃人手一份的大語文學習寶典,原名《中華古詩文誦讀》(舊版名稱叫《中華古詩文讀本》),因為這一系列書的封皮都是紅色的,被家長和學生們昵稱“小紅書”或者“紅寶書”。

這套書把古代比較有名的詩文編纂成12冊,按子、丑、寅、卯……十二地支命名排列,有拼音注音,另配三冊導讀,第二版還有配套音頻。
因網(wǎng)傳這本書是北京東城區(qū)部分小學語文老師,給小學孩子用作內部資料,要求學生朗讀和背誦且效果不錯,因此被家長們慢慢傳開,逐漸變成了“該書為北京某些小學指定用書,一個學期要求背完一本”“北京的孩子在地鐵里背小紅書”……
最后這套紅彤彤的《中華古詩文誦讀》甚至被貼上了“海淀媽媽雞娃神器”的標簽,與RAZ、高思導引、傾聽者并成為“海淀四大神器”。

這套書的出版經歷也讓家長平添一些猜測。“小紅書”第一版的出版時間是1998年-2000年,僅僅面市2年就停止出版,直到21年后,才有了現(xiàn)在的第二版。這種“絕版”后終于再版的經歷,似乎也讓這套書,蒙上了一層“不買也許哪天又買不到了”的不確定性,更讓家長們更加為之追捧。
為什么偏偏是這套書會被冠以這么高的頭銜?主要還是在它的編輯團隊。
現(xiàn)在市面上的這套《中華古詩文誦讀》實際是第二版,內容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程郁綴教授選編,集齊了中國古詩文精粹,共收錄了300余篇(則)古詩文,主要為《論語》《莊子》《荀子》《韓非子》《詩經》《尚書》等中國典籍中的名篇,或唐詩、宋詞、元曲里,許多為人稱道的名作。
譯注、導讀、譯文分別由北京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語言大學、中國傳媒大學、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專家完成,并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專業(yè)編輯團隊把關出版。
在重視語文尤其是國學經典的大背景下,這套書確實非常值得認真閱讀。
正因此,讀背“小紅書”,似乎開始成為了牛娃的一個新標志,背得越早、背得越多,就意味著將處于這條“鄙視鏈”的高端。
而抖音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博主在鼓吹著這套書到底有多絕,稱其為“風靡海底和媽媽圈的學習古詩文的寶典”“被北大附小、史家小學列為必讀書目”。

這套“雞娃神器”,定位是中小學生,但有些博主聲稱,幼兒園小朋友也可以接觸。團媽看了下里面的內容,很想對這些博主說一句:“Excuse me?”
書,的確是好書,但真的不適合所有的孩子!
“小紅書”的篇目,是根據(jù)課本選材,但是跨度很大,從小高年級,跨度到了初中、高中,而且文言文生僻字多,雖然有注音、字詞釋義、注釋、作者介紹,但依然無法掩蓋它閱讀起來枯燥和難度較高的問題。

有些內容,團媽看了后都不得不搖頭,因為就算有拼音注解,讀是沒有問題,但是想要讀懂,并且能夠理解背后的故事,作者要表達的意境,就不是那么簡單了。
而且,通篇都是文字,沒有任何插畫,很難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,特別是對于低齡的小朋友,能多翻兩頁都不錯,想讓孩子堅持閱讀甚至背誦,團媽可以大膽斷言,買來“積灰”的可能性絕對更高。

也就是說,這本書,并不只是簡單地買給孩子背完就好了,它是需要家長進行消化吸收后,再引導孩子共同閱讀,可以理解為,這更像是一本給家長的工具書,幫助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
如果你指望孩子拿到書后就能認真閱讀、全文背誦,那這本書最后的歸屬,多半就只能積灰,最多偶爾想起,可以拿來壓泡面、墊桌角。
當作為家長的你被這套書種草的時候,應當考慮的是,你準備讓孩子在什么年齡階段閱讀?以什么樣的方式,用多少時間來閱讀?如果孩子很抗拒或者根本看不懂,作為家長該怎么辦,有沒有能力講解并以有趣的方式,讓孩子理解?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你希望通過這套書,達到什么樣的效果?
其實,很多家長被“小紅書”種草,更多的還是因為“海淀家長神器”這個名號。
“海淀家長”這四個字,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個標簽,他們高知且自律,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,舍得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,且樂于分享各類教育信息,可以說是雞娃界的天花板。用上“海淀神器”,似乎無形中可以抹平那么一丟丟信息差,緩解焦慮。
但團媽想要說,北京海淀區(qū)有著北京郵電大學、北京大學醫(yī)學部、北京科技大學等等著名高校,有著近400個研究所,海淀區(qū)的家長們的平均學歷和人文素養(yǎng)本身就比較高,他們有能力將內容繪聲繪色演繹給孩子,將歷史故事融匯其中。

事實上,就算是海淀區(qū)的家長,也有很多表示,不僅是“小紅書”太難了,很多網(wǎng)上瘋傳的各種“海淀媽媽”雞娃寶典、雞娃秘訣等等,都只適合極少數(shù)孩子。
“適合的才是最好的”,教育需要量體裁衣,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網(wǎng)紅教育產品。
其實當年“小紅書”第一版出版的目的,就只是作為青少年經典古文讀本,希望能讓傳統(tǒng)文化得以傳承。

前面團媽有提到,如果種草“小紅書”,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,核心實際上是,我們如何給孩子做文言文啟蒙?
現(xiàn)在小學語文從三年級就開始接觸文言文學習,整個小學階段,大約會學習文言文12篇。大語文時代,對孩子的語文綜合素養(yǎng)的要求越來越高,文言文閱讀的確是需要家長重視長期培養(yǎng)的能力。

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(上)教材
成都某小學語文張老師建議:“可以先明確階段性學習目標,再根據(jù)孩子的學習反饋,適當調整學習進度,不要強制孩子背誦超出他能力的內容?!?/p>
不同的年齡段,有著特定的身心發(fā)育特點,設置階段性的學習目標,會讓家長更清楚每一步該怎么走。
比如,前期啟蒙可以多給孩子聽讀比較有韻律感的內容,小朋友會覺得很有意思,非常有趣。這是培養(yǎng)語感的最佳途徑,也可以強化孩子對高頻詞的認知。此時不要強求孩子理解內容或者強制背誦,大聲讀出來,就算達到效果。
“比較建議孩子在三年級以前主要是吟誦,多感知韻律,感知古文的特點,大致理解意思就行了,進入四年級,雖然還是以吟誦為主,但隨著孩子積累的知識多了,語感起來了,就可以慢慢學習理解,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小古文,到了五六年級就可以讀比較復雜一些的古文了。整體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?!睆埨蠋熣f。
在選擇文言文閱讀的內容時,可以參考校本內容,盡量選擇篇幅短小,帶有故事性的內容,培養(yǎng)孩子的興趣和信心。為了加強理解和趣味性,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為故事內容畫插畫,或者角色扮演演繹出來。

再進一步,就可以讓孩子嘗試著去背誦一些經典內容,這個時候,還可以找一本合適的輔助資料,比如“小紅書”其實就可以派上用場了。字詞釋義、故事背景、作者簡介,當這些知識同步輸入給孩子,也會更利于背誦和消化吸收。
但無論是如何啟蒙,總歸還是要尊重孩子的個人能力,牛娃也許5歲就能背誦“小紅書”,而我們的孩子大概率還在看繪本,作為父母,我們大可不必被“別人家的娃”牽著鼻子走,興趣,才是最好的老師。
微信公眾號搜索: 北京小學學習資料 家長升學指南 家長升學訓練營 關注公眾號,獲取最新資訊!
掃碼添加“家長論壇”微信好友(微信號 16619908263)
獲取江湖上著名的海淀四神器之——《海淀小紅書》
咨詢杯賽、ket、pet、小升初政策請撥打電話 16619908263 (同微信號)
沒有找到相關結果
0 個回復